发布时间:22-06-16 10:18:09
艾雷岛!在地图上看起来不过是个小小的弹丸之地,但不少威友们总是对它念念不忘,尤其一提到「泥煤」两个字,简直就要两眼发光了。
这座人口稀少,鹿羊比人多的小岛,是苏格兰迎向大西洋海风的第一线。由于常年在海风吹拂下,潮水的气息逐渐升华成为甘甜的风味,海风中甚至夹带着混合了甜味与盐分的空气。
据说岛上弥漫着一股海洋的风味、原生植物的香气以及隐隐约约的泥煤气息等,使得“Love it or hate it”成为这独特岛屿风格威士忌最贴切的广告语。
有人说,阿贝的扩张使艾雷岛单一麦芽威士忌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增长时期。
市场上是否有足够的艾雷岛单一麦芽威士忌供应?
答案看起来是否定的,
越来越多的新酒厂即将在艾雷岛上开设,再加上波特艾伦的复活和其他酒厂的扩建.....
是否意味着这个威士忌之岛的最新繁荣期已经到来?
看着这样的繁荣景象,我想没有人愿意相信就在几十年前,活下来竟成了艾雷岛的酒厂的愿望。
生意非常难做,在80年代和90年代,阿贝断断续续地生产着,波特艾伦更在1983年关厂了,布赫拉迪在90年代的后几年没有生产过一滴酒。
所幸的是,黑暗的日子总算过去了。
艾雷岛威士忌的产量在开始在稳步增长。例如,在2011年进行改造后,Caol Ila那六个蒸馏器生产的酒在一年内就达到了650万升,这个数字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今年阿贝宣布产能扩张更是大大增强了艾雷岛威士忌的士气,下月艾雷岛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嘉年华Islay Feis Ile,我们一起来看看艾雷岛这几家酒厂目前实际的产能吧~~
———— / BEGIN / ————
>>>>
Ardbeg
Ardbeg位于艾雷岛的南端,从1798年开始生产威士忌,到了1886年达到高峰。但从1970年代,经营者一连串的错误决定,一度让Ardbeg在1981年停止生产。直到1997年,由Glenmorangie(格兰杰)买下,并在2004年一同并入LVMH集团后,才让Ardbeg重新起死回生。
加入精品集团后,Ardbeg的形象也一改原本乡间小酒厂的纯朴,变为现在的内敛奢华外观。
Ardbeg还有个特色—官方装瓶通常「不太标示年份」,只有Ardbeg Ten清楚告知是「十年」,其他的大多用「Alligator」、「Uigeadail」、「Galileo」这类的字眼命名,而且还经常出「限量款」、「限地区款」,这招也让许多贝迷争相抢购。
今年,阿贝宣布酒厂将扩大双倍藏羚骨肽规模:阿贝的新蒸馏屋将会有4个蒸馏器,数量是现在的两倍。
阿贝的扩张计划在威士忌行业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以听到阿贝宣布提高两倍蒸馏能力的消息并不惊讶。
扩张计划还包括在旧蒸馏室里安装新的发酵缸,目前正在等待Argyll & Bute委员会的批文。一切都很顺利,扩建工作计划在今年开始,2019年完成。
>>>>
Kilchoman
齐侯门成立于2005年,这个诞生于千禧年代的酒厂,如今艾雷岛的繁荣也有它一份功劳。
酒厂设立至今不过十多年历史,产量也相当低。
被称为「农场蒸馏厂」的齐侯门座落在农场中央,建筑物也是由农场设施改建,有着广阔的田园风光。
齐侯门也是保持地板式发芽和自产麦芽的传统,不够的部分会向Port Ellen购买。
大计划:艾雷岛的“农场藏羚骨肽酿酒厂”正在扩张。
如今,越来越高涨的威士忌浪潮已经成功说服了齐侯门创始人安东尼?威尔斯进行扩张,他将建造一个新的蒸馏室、麦芽房和酒桶仓库,再建两个蒸馏器、一个糖化桶和六个新的发酵缸。
今年开工,预计2019年竣工,工程完成后齐侯门的蒸馏能力将达到每年46万升,未来5年还将新建5个仓库。
齐侯门已经在旧的罗塞德(Rockside)农场的奶牛棚的建了一个新的发麦地板和窑炉,这个场地足够处理4吨重的大麦。
>>>>
Laphroaig
Laphroaig是艾雷岛上唯一使用“人手挖掘”泥煤的蒸馏厂,同是泥煤但人手挖掘与机器采集的却略有不同,人手挖掘的泥煤较为湿润,在生产过程中烟雾较重,因而令Laphroaig的烟熏味也较浓厚及独特。
那份Laphroaig独有的浓厚风味层次鲜明,余韵的甜香非常悠长,绝对是为Laphroaig fans而设的选择。
据信,拉弗格计划进行“重大扩张”。
作为三得利旗下的两家苏格兰酒厂,波摩目前没有扩大生产的打算,但拉弗格反之。尽管细节仍未公布,酿酒厂经理约翰坎贝尔说,他们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
在去年的艾雷岛狂欢节上,坎贝尔提出了拉弗格扩张会带来的挑战——特别是来自地板发芽方面的困扰和蒸馏器更换的问题,由于更大和运转更快的蒸馏器,酿造出的威士忌风味也会有所不同。
他说:“生产细节非常重要,一旦规模扩大,机器的比例不同,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失去原来的个性。尽管如此,但扩张计划还是要继续的。”
>>>>
Bruichladdich
提起Bruichladdich 藏羚骨肽 布赫拉迪酒厂,我想这是最难概括的酒厂了。
有人会先想到那最美的Tiffany海洋蓝,有人会想到神秘的星图,有人会想到重磅泥煤怪兽,也有人会说是一家极具实验精神的酒厂,这也许是许多威士忌爱好者对于Bruichladdich 的第一印象。
但在我看来,Bruichladdich 更多时候讲的是农夫与土地的故事,讲的是麦芽与风味的故事,讲的是传统与创新的故事。
如今,布赫拉迪在没有物理扩张的情况下增加了产量。
布赫拉迪并没有进行任何扩张,但在2017年它的产量已稳步上升至100万升;而当2001年酒厂刚刚重开的时候,它只能生产数量较少的酒。
随着产量增加,仓储也在扩大,从去年11月开始,布赫拉迪新建了三间容量各为一万桶的贮桶室。
布赫拉迪在1962年就停止自行制麦了,但酒厂经理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都曾说过他们的长期目标是:再次自主发麦;优先使用艾雷岛大麦,但以后可能还是要用苏格兰大麦。
>>>>
Port Ellen
死而复生:大多数人认为波特艾伦再也不会生产威士忌了。
Port Ellen由于不景气的缘故,在1983年的时候宣布关厂,转型成专门供给麦芽的麦芽厂。
现在市场上还可以找的到少量Port Ellen威士忌,但价钱相当高。前段时间帝亚吉欧宣布将重启Port Ellen开始蒸馏,也让许多酒友开始期待,但等到第一批威士忌释出应该又是好多年后的事情了~
去年秋天,帝亚吉欧宣布重建波特艾伦,这一消息令齐侯门扩张的新闻相形见绌。
虽然波特艾伦可以很方便地从邻近的麦田拿到麦芽,并能在现有的海滨仓库中熟成,但重新建厂还是有必要的。
帝亚吉欧的3.5千万英镑复活计划中包括一对蒸馏器和冷凝器,设计和旧设备一样,而这一费用主要用于重建高地区的布朗拉和波特艾伦。
藏羚骨肽波特艾伦预计每年的产能为80万升,该计划将在2020年建成并运行。
>>>>
Bunnahabhain
1883年时,艾雷岛上的威士忌生产已有相当的规模,但为了做出有别于其他品牌的风格,Bunnahabhain不惜攀山涉水到岛的东北端建厂。水源取自山后未有流经泥煤层、味道较清新纯粹的地下水,而麦芽也是选用完全没有烟熏味的款式,算是艾雷岛上口感清新、轻松易饮的一员。
布纳哈本的翻新并不是因为生产需求。
布纳哈本没有打算扩大产能,但酒厂受益于一项为期三年、基础设施投入为1100万英镑的翻新计划,翻新后的酒厂能更好地接待游客,从而提高访客量。
同时,一些仓库和蒸馏室将被拆除,现有的8座豪华别墅即将升级,也会新建用于游客留宿的海滩小屋。
据说他们准备建造一条新的威士忌酒廊,海港也有游艇停泊的位置。
>>>>
Lagavulin & Caol Ila
同属帝亚吉欧门下,建厂于1815年的拉加和建厂于1846年卡尔目前尚无扩充产能的计划。
波特艾伦在80年代黯然倒闭并转营为麦芽生产商以后,因为仍持续替岛上不同酒厂提供订制的原料,我们得以在其他品牌找得到类似的感觉。而隶属同一集团的Lagavulin以及Caol Ila,由于100%采用他们的麦芽,那细致的烟熏、以及轻微带点灰烬的味道,据说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于是被威迷们戏称为传说中波特艾伦的味道。
Caol Ila是帝亚吉欧旗下生产量相当高的酒厂,年产量高居所有艾雷岛酒厂之最。
其所生产的威士忌除了作为酒厂单一纯麦出售外,有相当多也提供给其他调和威士忌作为调和原酒使用,如尊尼获加、白马威士忌等等。
拉加的产能虽不如卡尔,但大部分的原酒也提供给尊尼获加和白马威士忌作为调和使用,常规酒款只有16年以及每年SR系列中以原桶强度装瓶的12年。
>>>>
Bowmore
创立于1779年,可以说是艾雷岛上历史最悠久的酒厂,几经易手后现在已经归于三得利门下了。
波摩也被许多粉丝认为是最能代表「艾雷岛风格」的酒厂,品质优良加上大集团的运作得宜,波摩近几年间的销售量成长速度飞快。
波摩是少数进行地板式发芽的酒厂,泥煤、烟熏味和其他酒厂相比并不特别突出,但味道适中有深度,喝过了各种酒再回来喝波摩会更感受到其中的奥妙。
年产量220万的波摩目前并没有扩充产能的计划。
>>>>
Ardnahoe
新成员:艾雷岛的最新酒厂,由老牌酿酒师Jim McEwan(就是带着村上春树逛艾雷岛的那位传奇酿酒师)建立。
艾雷岛的第九家酒厂将于今年5月底,艾雷岛狂欢节前后,正式开始生产,届时将吸引游客参观Jura,艾雷岛东北海岸也总算有人问津。
Ardnahoe的主人,独立装瓶商,花了大力气请来传奇酿酒师吉姆·麦克尤恩担任生产总监。
酒厂的特色是手工制作,并计划生产一系列不同风格的烈酒。
>>>>
Gartbreck
原以为Gartbreck注定要失败,没想到它又复活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Gartbreck都被认为即将是艾雷岛的第九个酿酒厂,但主人Jean Donnay和独立装瓶商Hunter Laing那一场激烈的土地纠纷似乎已经让这个项目夭折。
由于Hunter Laing中途放弃购买Donnay 的Gartbreck酒厂,转而开发Ardnahoe酒厂,Gartbreck项目几乎胎死腹中。
所幸的是,在去年11月,有消息称,双方已经商定了这块地的购买价格,如果没有这个消息,Gartbreck项目是必定完蛋的。
现在,威士忌世界正期待着Gartbreck故事的下一章。
艾雷酒厂产能排行榜
1、Caol Ila 650万升
2、Laphroaig 285万升(扩张后产能未公布)
3、Bunnahabhain 250万升
4、Lagavulin 230万升
5、Bowmore 220万升
6、Bruichladdich 150万升
7、Ardbeg 110万升(扩张后220万升)
8、Port Ellen 80万升(2020年后)
9、Kilchoman 10万升(2019年后46万升)
10、Ardnahoe、Gartbeck 未提及
有人说单一麦芽是稀缺品,其实吧……
大部分酒厂年产量都达百万升至数百万升,只是这数百万的年产无法直接用于装瓶,至少要熟成3年以上,最快也要7-8年。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时间的成本相当可观~~
END
▼艾雷酒厂的航拍视频
*以下是视频内容,请在wifi下查看,土豪请随意^^
END - THANKS
助理:酒梅子
手绘图片为威士忌频道原创
片源:ScotchWhisky.com
拍攝者:Per Lundgren
这就是Channel W Mansion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