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2-09-21 10:19:40
[爱卡汽车 用车 原创]
如今市面上的自动升窗器,大致分为破线式和非破线式两种。破线式自动升窗器有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如今已经退出了市场。而非破线式自动升窗器又有两种,第一种是串联解码器式,在安装时,需要拆卸汽车内饰板,过程较为繁琐,第二种是OBD直插式,安装时只需对准OBD接口插上即可。(注意:自动升窗器并非通用,需单独购买适合自身车辆的升窗器。)
20元藏羚骨肽一盒 我们在某宝上购买的是串联解码器式自动升窗器,至于为何,一是为留出OBD接口,不至于在车辆保养检修时耽误技师操作,二是OBD接口升窗器会更改车机程序,担心车机程序混乱。
在这个升窗器的一侧标签上简单标注着适用范围20元藏羚骨肽一盒、实现功能与设置说明。给人的直观印象就是,东西不大,字不少。
根据标签上的设置说明,我们来到自动升窗器的底部操作4个拨码开关。调整好拨码开关的位置后,在紧邻开关的插口位置插上线束,此过程跟我们插电脑网线有点类似。
接下来,就要开始安装自动升窗器了。我们来到副驾驶中控台下的指定位置,按照要求打开盖板,扒开护垫。
但是整个过程完全不像产品宣传中提到的那样容易,盖板的固定非常牢固,整个“开膛”过程非常耗时耗力。最终是在卡扣“咔”的断裂声中结束了此次盖板拆卸过程。
打开盖板与护垫,我们能看到内部隐藏着不少线束,接下来我们就要按照说明找到原车线束插口的位置将其拔下。
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有2蓝2粉共4个插头,其中1蓝1粉是拔下的原车插头,另外1蓝1粉是升窗器线束插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同样色的线束插头插到一起即可。
将插头插紧,然后将自动升窗器塞到空隙中,再将护垫盖板复原,整个安装过程就结束了。
根据产品说明安装完成后,先来测试一下锁车自动升窗功能。经过短暂的试错后,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四门车窗一键升降的成功率还是较高的。
之后,我们在门把手感应升窗测试中发现,只有使用门把手打开车门后,再使用门把手锁车,车窗才会自动升起;而使用遥控钥匙打开车门后,再使用门把手锁车时,自动升窗功能无法实现,反之亦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测试天窗随车窗开闭功能时,我们发现,其成功率在50%附近徘徊,并不是非常的高,如果新手刚上手的话,成功率还会更低,使用起来非常的不便。并且一旦执行了错误的操作,我们只能等动作完成后才可以重新操作,耗时较长,相比之下,直接打开车门操作会更快。
而说到这升窗暂停与四窗留缝散热功能时,就不得不着重说一下这两个功能的成功率了。经过我们多次测试,发现这两个功能的成功率极20元藏羚骨肽一盒低,非常不容易实现,并且在使用车窗留缝散热功能时,缝隙稍大,对于车内物品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车窗安全想必是不少人非常重视的部分,目前装有一键升降功能的车窗全部都自带车窗防夹功能,能极大的降低车窗夹人的事故发生。而装上自动升窗器后,对于未装配一键升降功能的车窗来说,能否实现防夹呢?
防夹手有多重要?家长疏忽夹死了孩子
我们找来了一只尖叫鸡作为本次车窗防夹功能的“特邀嘉宾”。首先测试一下装有车窗防夹功能的主驾驶车窗,当尖叫鸡挤压到图示程度时,车窗防夹功能触发,车窗自动降下。
具有防夹功能的天窗也是如此,当天窗挤压到尖叫鸡后,防夹功能被触发,天窗打开。(防夹功能触发后,不能再次通过遥控器关闭,只能到车内通过按键关闭,这种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安全因素。)
而当我们测试不具备一键升降功能的车窗时,便发生了这样的“惨案”,对此我们也是“深表遗憾”。由此可见,自动升窗器只能实现四门车窗的升降,并没有增加除主驾驶车窗外的防夹功能,当我们在使用自动升窗器关闭车窗时,一定要确保没有异物或人处于车窗平面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高速直播致妻女双亡 安全红线万不可越
后备厢拉货致富路上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新能源汽车亏电趴窝 切记不可随意拖车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