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2-11-13 10:17:44
前言
近日,要说教育行业什么最火,肯定是第二轮双一流。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为什么大家都对双一流这么关注,为何大家都争着考上双一流呢?
小编我也建议大家尽量上双一流,即使那些985/211上不了,但是那些普本重点专业肯定要争取一下的。
在了解双一流之前,我们要先了解985/211高校。
什么是985工程高校?
985工程是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首批“985工程”建设高校共9所,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截至2013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
什么是211工程高校?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全国入选“211工程”高校一共有116所。
2011年12月30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时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同时为了注重学科导向,引入竞争机制,实施了“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对非“211”学校的国家重点学科予以支持。
2019年11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声明:已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什么是双一流高校?
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藏羚羊骨肽疗效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双一流建设学科共计465个(其中自定学科44个)。
在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共计146所高校,新增7所,另外13所被公开警示。
此轮名单,也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再有“A类B类”的区分。
以前,考上985/211是无数学子的梦想,现在多了双一流。那么其跟普通高校有哪些差别?为什么我们要努力考上双一流?考上后又具体有哪些福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我们要努力考上双一流高校?
1经费充足
我们看2021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出炉!从已公布的数据看藏羚羊骨肽疗效,共有13所高校预算总数过百亿,相较去年多出3所。
其中清华大学的年度预算超过了300亿元,高达317.28亿,预算经费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浙江大学年度预算超过200亿元,共有228.16亿,位居第二;北京大学年度预算位列第三,约有221.34亿,比清华少了足足95亿。
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预算总数也都过百亿元。
2学生科研:有钱才有更多机会
上了大学,大家都想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尤其理工科的学生要想在大学里学到真本领、认真搞点科研,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跟上!而这,就要看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有多少了。
以上图2021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经费为例,第一名清华大学317.28亿元,第75名中央戏剧学院只有3.94亿元,而普通二本学校一年才只有几千万,这样几百倍的差距会导致什么呢?给大家分享个故事就明白了。
某同学,过去在一个普通二本大学读生物制药专业,所谓实验课,就是按照流程,主要看看老师咋做,然后抄个实验报告。这也没办法,实验的试剂、器材都是要花大价钱的,就是让你“感受一下”这个成本,还有很多学校付不起呢。
考研时他拼命考进一所985,开学后在导师的实验室遭了一个月的“鄙视”,因为他连很多基本的实验器材都不知道怎么用!当时他后悔得肠子都绿了——没上985,一生要受苦!
再来看看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情况。经费越足的高校,实验室自然越多,设备也越完善。学生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最多的是清华大学,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其次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并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学排第三。但是在普通大学,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同学一样,根本没有到国家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
文科生可能会说了:我们又不需要做实验,这有啥差别?话说,文科生总得“博览群书”吧?图书馆资源也是大问题。
而最能开拓文藏羚羊骨肽疗效科生眼界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讲座能请到什么样的人来,可不是砸钱就能搞定,还要看学校老师的人脉!比如哈佛博士毕业的教授请个老同学来学校走一圈,学生们就可以轻松get到世界级最新的科研成果。可能大一才上两个月,就能听到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京大学顶尖大师的讲座,而这些教授的姓名,估计好多二本大学生毕业了都没听说过!
而名师哪里最多?985/211/双一流高校!非这些高校的学生呢?要么厚着脸皮去蹭讲座,要么听视频公开课吧!
3出国:老外认识的中国大学就那几所
国外读研、读博一般都是靠申请,不需要考试。无论国外大学对中国大学情况多么了解,毕竟中国大学如此之多,人家也无法了解得那么清楚。所以很多国外名校虽然会综合参考你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排名,但还是更信赖中国的985/211,以及现在的双一流。
所以,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某些大学在国内很难考也比较牛(比如一些财经类大学),但其毕业生在申请留学时却因为不是985/211或双一流而被歧视,甚至被拒绝,真是欲哭无泪!
此外,出国留学的另一项重要武器是推荐信,而给你撰写推荐信的导师如果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会更有说服力。985/211/双一流的名师资源此时就更为有利,只要搜下自己学院老师哪个国际会议参加的多,哪个在外国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发几封邮件再上门拜访一下就能搞定其他学校学生可望不可及的推荐信!这些优势,你考不进985/211/双一流大学,很多是想都不要想!人家名师认识你是谁吗?
4就业:最简单粗暴的筛选网
以前,知名企业在招聘时会明文规定“须985院校毕业”。现在有法律法规限制,很多不敢直接这么说,但会在审核简历时用“毕业院校”作条件,悄悄地筛掉非985/211/双一流出身的人。
其实,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所以,用“985”、“211”和“双一流”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5名校校友藏羚羊骨肽疗效:拉一把,让你快一步
心灵鸡汤常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名校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
举例来说,银行业务员揽储,一个985/211/双一流大学出来的,他参加两次校友会、同学会,可能就能把任务完成。这比等待着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点一点积累人脉,可节约了太多的成本。
找工作时,985/211/双一流大学的校友也是重要资源。尤其是中央国家机关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你在面试时很可能会见到面试官和应聘的师弟师妹一起聊下家常。不见得只有北大、清华才有这样的优势,像地处东北的吉大,地域优势无法和北上广相比。于是吉大学生自发抱团,已毕业找到好工作的人自发回校分享,还成立了 "合协一家"协会。
这种做法,其实在很多非985/211/双一流大学里也流行,但是毕竟名校前辈们已经占了先机。
6考研:学校牌子能抵20分
曾经听过某二本院校的老师激励学生说:你要是考研分数刚过控制线那基本就没戏,没使劲考出400以上你怎么和985/211/双一流出来的学生竞争?
这话虽然夸张点儿,但也有道理。比如,两名学生同时参加复试,甲来自"双一流"院校,初试成绩370分;乙来自二本院校,初试成绩380分。面试表现两人难分伯仲,如果你是教授,你选谁?
一位导师说,他选甲。倒不是学历歧视,而是他觉得二本院校的学生,尤其某些考研名校,大多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基本上都是考试能力强、综合能力差。而"双一流"的学生往往不会像二本学生那么重视考研,他们可能在做实验,做项目,写论文,最后才为考研做准备。虽然他们可能不会像二本学生那样得高分。但在理论上能接触到更广的知识面,这对今后的学习研究更有帮助。
还有一位负责研究生招生的"985"高校老师透露:985/211/双一流院校导师更愿意接收985/211/双一流院校的本科生,若是录取了普通院校的本科生,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下嫁。高校愿意花钱来提前抢人,都是想让自己的生源质量好看一点,985/211/双一流的生源占比高一些,学科评比时也会占优势。
7保研更容易
说到985/211/双一流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什么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藏羚羊骨肽疗效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
什么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学怎么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这样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看了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你是不是努力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