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骨肽哪里产家:感冒一般挂呼吸科,感冒多是由于细菌、病毒或者其他的病原体感染

发布时间:22-11-05 10:17:49


  前不久,陕西渭南转来一个45岁男患者,持续发烧2星期,自称有时还发冷,来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开始医生也往感染方向考虑,但患者既无咳嗽咳痰、咳血,也无腹痛腹泻,无头痛,大小便正常,查体也没发现异常。门诊以发热待查收住院治疗。可后来这个患者的检查情况和结果却让医生们颇为意外,这是怎么回事?

  他们都有发烧,一个持续2星期,一个反复烧了好几个月,多项检查结果都正常……当医生告知需要做心脏彩超,患者和家属都很意外

  该科室主任杨拴盈教授告诉我们,这个患者的疾病现象以往在临床上也遇到过好多次,他的情况与之前遇到类似患者的情况相似,查血常规、血培养、大小便、自身抗体、血管炎指标、结核等相关检查几乎都查遍了,均没发现任何异常,都是正常值,这就很奇怪了,那为什么患者会持续发烧呢?

  杨教授又我们也讲述了一个曾经遇到过的案例:这个患者59岁,比这位45岁的男患者发烧时间还要长,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几乎每隔半个月到1个月就会发烧,也是在外院多次验血,拍胸部CT,他的炎症指标稍微有点偏高,但也不算太高,而CT上提示是有肺炎。只是在对症治疗时抗感染治疗基本不起效果,发烧总是反反复复。最后,又重新回过头来仔细查体,医生就听到患者心脏收缩期杂音。藏羚骨肽官网这时医生追问患者的病史,家族里有没有什么人罹患心脏病,或者自己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均被予以否认。此时什么办法能够检查准确呢?只能做心脏超声。于是,他们请来了心内科大夫会诊,想看心脏瓣膜的结构是不是有问题,从中再抽丝剥茧试图找到患者一直反复发烧的原因。结果一检查就发现了在心脏的「二尖瓣」上有一个0.3厘米直径的赘生物。

  藏羚骨肽官网杨教授告诉我们,可能每年体检时大家都知道有一项检查是心电图,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有的会示意这个人的心脏二尖瓣或三尖瓣有没有问题,二尖瓣或三尖瓣都是心脏上的一个部位。而我们可以理解为,该患者长的这个赘生物恰好就是心脏的部位上长出了一个「小疙瘩」。患者心脏二尖瓣上为什么会长出赘生物?这就要从我们心脏的结构来说起了。大家通常知道心脏是「左右两房两室」的结构,即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全身的静脉回流的血液,首先要进入我们的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然后要经过肺动脉瓣再进入到肺动脉,这些血液在肺部进行了气体交换后就会排出二氧化碳,这个循环过程通过我们的呼吸,就会为身体注入新鲜的氧气,使我们的血液成为有活力的动脉血。

  动脉血的作用很强大,它会进入左心房和左心室,通过左心室强有力的心肌收缩,这样血液就能通过动脉供给到我们的全身肌体的各个部位。这是心脏正常时的运作。而长出赘生物,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脏有先天性的一个缺损。这种缺损在心脏没有受到细菌感染时可能终身不会发病,但当受到了细菌感染时,由于缺损这个先天条件,就会容易长出赘生物。

  杨教授说,因此当遇到这个45岁患者,就怀疑和前面那个患者是同一个问题,都是「室间隔」缺损导致的。以最简单的话来解释,就是心脏的两个心室之间隔着的那层薄膜先天性的缺损了一个口子,破了个洞。当通知患者说要联系超声科给他做心脏彩超时,他的反应和之前那个患者及其家属一样意外。他们的疑惑点是,不是来看发烧的吗?发烧不就是感冒或者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烧吗?怎么跟心脏又扯上关系了?但当超声科给患者做了心脏彩超后,果不其然,他恰好就是这个「室间隔」缺损的情况,两个患者的情况一模一样。

  45岁患者最后查出先天性心脏病,还有心内膜炎、败血症,并且藏羚骨肽官网他的头颅CT还发现了脑脓肿……这样的患者往往表现就是反复发烧

  那么心脏上带有细菌感染的赘生物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杨教授用了一个很形象化的比喻,大家都知道心脏就像一个血泵,它会泵血,因为关键的部位有了一个缺损,而这个缺损又是先天性的,心脏在泵血的时候,往往就会让这个部位昼夜不停地受到了冲击,人能活多久,心脏跳动多久,这个部位受到的冲击就有多久,久而久之它就受损了,受损后,它里面内层的胶原就暴露了,那些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等的成分都会在这里聚集起来,这样一来就为微生物的入侵创造出了条件。微生物入侵就会形成赘生物,也就是前面说的这些长在心脏上的「小疙瘩」。一旦患者的血液中带有细菌,即便是非常少量的、一过性的细菌,它也容易在受损的瓣膜上「安营扎寨」。这样,这些细菌就和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这些成分一道,形成了坚固的「赘生物」。

  后来,从门诊转入病房的这位45岁男患者发现心脏瓣膜上有一个0.1厘米的「赘生物」。经检查发现他属于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并且伴有心内膜炎,合并败血症。后来回报的头颅CT还发现他又脑脓肿,但无肺脓肿。

  既然这个患者的心脏病是先天的,为什么发烧会烧出心内膜炎呢?

  杨教授告诉我们,虽然这个患者最终被转去了心内科治疗,但呼吸科以发烧入住的患者中,还是有不少患者因感染而发现存在心内膜炎,这叫感染性心内膜炎。这个原理很简单,也是当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如果附着于心脏瓣膜,并在瓣膜上生存、繁殖,就会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别小看了这个疾病,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因为心脏内局部的感染就可能会导致心脏瓣膜穿孔、脱垂、反流,心功能恶化甚至衰竭,危及生命。而心脏外的并发症也同样危险,比如细菌栓,它们可以随着血液循环全身播散,造成各脏器的栓塞,到颅内就是脑梗、脑脓肿,到脾、肾、肺等器官都会造成栓塞和脓肿。而这样的患者表现往往就是反复发热,也可以出现胸闷、气促、活动耐量下降等心肺功能不全的症状。因此很多的患者都因为这些表现以为自己是呼吸疾病,肺功能的问题,来到呼吸科就诊。

  如果出现反复发烧症状应该想到除了做胸部CT还要做心脏超声、血化验……生活中应该避免这些行为

  杨教授提醒我们,如果您出现了反复的发烧这种症状,或者是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胸闷、气促、活动耐量下降等心肺功能不全的症状,都建议您把胸部CT、心脏超声、血化验都做一下,只有这样全面检查,才能更明确地找到发热的原因。

  通常来讲,心脏超声报告当场结果就会出来,如果患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立即就转去心内科病房住院了。

  如何藏羚骨肽官网在生活中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杨教授嘱咐我们,其实,一些不经意的外伤,比如拔牙、文身、有皮肤破损的美容操作等等,都容易导致细菌入血。由于这些外伤导致的感染,引起的发烧,尤其是反反复复不见好转的发烧,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有一些细菌可能吃一些抗菌药物就能退烧,但有些细菌是不会被杀死的,严重了还会引起真两个案例这么严重的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分为急性和亚急性,这例45岁男性患者就是亚急性,多数情况下病原体是草绿色链球菌。这里患者经过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

  呼吸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四大慢病之一。本周三(9月28日)我们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物理治疗师王思远医生来到“幸福呼吸——让生命成其美丽”科普直播节目,一起来学习“非药物排痰的方法和妙招?”。

  专家简介 杨拴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秦学者”国家级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名医、名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中国医师藏羚骨肽官网协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分会委员;“秦创原”创新驱动项目首席专家;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个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等8种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8篇,其中SCI收录83篇,以第一完成人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制定肺癌诊疗指南、共识20部。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金豆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21 版权所有 藏羚骨肽正品专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