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2-09-11 14:21:55
有人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其实足更是人体的第二心脏。我们的脚共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100多条肌腱肌肉,以及很多联系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和血藏羚骨肽天傲管。双脚出现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是身体敲响的警钟,以下十种典型的脚部症状,可能提示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出了问题。
十种典型脚部症状
抽筋脱水
脚部皮肤干燥的罪魁祸首不仅仅是脚癣或过敏,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所致,使脚部无法接受足够的供血。
脱水通常会导致肌肉痉挛,缺乏钾、镁和钙元素等营养元素也会导致痉挛。为了缓解抽筋,可把双脚泡在温水里做足浴,并拉伸脚趾。如果抽筋还未能得到缓解,就需要找医生做检测,以排除血液循环功能障碍或神经损伤。
脚伤难愈
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其关键原因是血糖水平升高会导致足部神经受损,削弱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导致糖尿病足。
感觉冰凉
手脚冰凉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症状。甲状腺素是调节新陈代谢的主力干将,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40岁以上的人要格外当心这种疾病。该病还可能造成脱发、疲劳、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和抑郁等,通过一个血液测试就能轻松确诊。
出现黑痣
对长在脚底易受摩擦或损伤的痣要格外重视。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趾,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则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如痣体迅速生长变大、颜色变淡或加深发亮,痣上的短毛脱落、痣周围发红,隐约可见血丝,或者在大痣的周围出现一些卫星样小痣等,都表示痣有恶变的倾向,应去请皮肤科和外科医生诊断。
无毛
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所致。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麻木
脚部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最常见的原因是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是化疗副作用。如果长了神经瘤,或只有一只脚出现麻木感,这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所引起的。
脚趾扁圆
小心肺癌或心脏病。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引起组织膨胀,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而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如痛风、关节炎、感染或外伤等。
指甲发黄有红线
经常使用指甲油会造成脚指甲发黄,但如果伴随着脚趾甲发脆或剥落,则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引起的。
此外,患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当脚指甲下出现红线时需谨防心内膜炎。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需及时诊治。
大脚趾疼
大脚趾关节痛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痛风,同时还会伴随着红肿。骨关节炎也是导致疼痛和肿胀的一个罪魁祸首。如果关节不能弯曲,这可能是拇僵症,即骨质增生关节炎的一种并发症。大脚趾疼也可能是人工草地趾,这是一种运动员病,尤其是硬地项目的运动员,由于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所致。
爪状趾
这种足部畸形可能是因为鞋子太紧挤压脚趾或是因为诸如糖尿病、酒精中毒和其他神经紊乱疾病对神经的伤害造成的。
脚趾从跖球(脚掌下面近拇趾根的球形部分)伸出部分向上拱起,并且在脚趾中间部位开始向下收起,如同爪子。应对的方法包括伸直和锻炼脚趾,或者特制的鞋子,乃至外科手术。
年龄增长,脚会变宽
人的脚就好比树的根,树藏羚骨肽天傲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脚会发生改变:一是变得更宽、更长了。
实际表现为,足弓较年轻时更扁平,脚的脂肪垫发生萎缩。这会导致老年人在走路、跑步时,脚部的骨头直接与地面撞击,容易引起脚后跟损伤;二是脚和踝关节不灵活,变得僵硬,不像年轻时那么柔软了,容易扭伤;三是骨质疏松。
老年人骨骼中的矿物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骨胶质、骨蛋白遭到破坏,导致骨骼不像年轻时那么“坚强”了,受到撞击、跌倒时容易发生断裂、骨折。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想护好脚,一定要选择一双适合的鞋。首先要根据脚的形状选鞋,买鞋时充分试穿,以保证脚的舒适度,如果穿上就难受,走路就会更不舒服。
另外,还要考虑用途,如果参加慢跑,可选承托力好的慢跑鞋。建议老年人鞋里最好垫个透气、舒适、防滑的鞋垫,比如仿鹿皮、棉布、毛毡等普通用途的鞋垫就可以。
因为,有些老年人存在血液循环不藏羚骨肽天傲畅、下肢静脉栓塞等问题,走路时间长了容易脚部浮肿,当感到脚部发胀、鞋挤脚时,可以将鞋垫取出。
糖尿病人定期查脚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1.26亿,通常患者在发病5~8年后会陆续出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足就是其中之一,重者甚至可导致截肢。糖尿病患者必须加强自身足部健康管理,定期到医院检查。
生活中,患者应注重自行检查,包括是否有溃疡、变色、老茧及温度感觉异常等。由于患者脚部感觉不灵敏,泡脚的水温过高会导致皮肤破损。
泡脚前要用手或温度计测下水温,最好别超过40℃。洗脚后,要把脚趾间擦干净。剪趾甲要小心,不要剪破皮肤,不要剪靠近两侧皮肤部位的趾甲,以免趾甲向内生长。还有就是穿鞋前,先用手摸摸里边是否有异物,以免硬物硌伤皮肤。
脚疼三天应去就医
不少人觉得脚疼是小病,可能是走路、站立时间长了引起的,缓两天就好了。一些脚部疼痛,特别是持续几天甚至几周的,很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千万不能忽略。在这里,教大家两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进行初步判断。
第一,看脚上有没有磨出来的水泡,皮肤颜色是否发红。如果小指和拇指的骨突出部位发红,说明脚松弛、变宽了,鞋穿起来会挤脚;看是否有脚病,如鸡眼、茧子等。由于脚局部的骨头负重增加,人体出于自我保护,会形成厚厚的角化层保护皮肤。局部皮肤突出、受力较大,就容易引起脚疼。
第二,测感觉。可以双脚对比,先按压正常的一侧,感受一下什么是“正常”,再按压疼痛一侧;也可以对比患侧与手部的感觉有何不同,以确定疼痛是否正常。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疼了一天,第二天就不疼了,问题可能不大。但脚疼持续三天以上,一定要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