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藏羚骨肽报价: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的鉴别

发布时间:22-12-16 14:17:46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也称为肌酸磷酸激酶(CPK),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胞质内线粒体中,是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的一种酶,根据其同工酶组成不同,可分为三种:CK-MM(主要存在骨骼肌)、CK-MB(主要存在心肌)和CK-BB(少量存在于脑组织)。CK、CK-MB是临床常用指标,当发现CK升高,需要如何去解读呢?

  在肌源性的CK明显升高时,引起升高的骨骼肌疾病原因可分为原发和继发性因素,原发性需考虑到肌炎及肌病,肌炎又常见于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而肌病又藏羚骨肽和多维肾宝见于先天遗传性及代谢性疾病;继发性原因就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全身性或其他系统的疾病。

  一、原发因素

  1、感染

  感染为肌源性疾病常见原因。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以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良性肌炎,2~6 岁学龄前儿童多见,有感染病史(如EB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疼痛(在睡眠中可突然出现),出现跛行、行走困难,但无力表现可不明显。CK常明显升高,良性病程,无后遗症。

  2、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中主要引起CK升高的疾病有皮肌炎、多发性肌炎、重叠综合征、混合结缔组织病等,CK升高常大于正常值上限的10倍水平,甚至可达50倍水平以上。除骨骼肌受累外,还可伴有其他多系统受累。这一大类疾病常隐匿起病,表现为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有特征性皮疹及多系统受累表现、自身抗体常阳性。

  3、先天遗传

  此类疾病常见于儿童,血清CK常明显升高,因遗传或基因突变引起肌肉蛋白、细胞膜、离子通道等功能障碍而发病,表现为肌强直、自主运动困难、肌肥大,甚至出现高热、肌肉僵硬、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和低氧血症,少数可诱发横纹肌溶解。典型的疾病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表现为自幼发病的渐进性对称性四肢肌无力、肌假性肥大、腱反射减弱,早期即可出现血清CK 藏羚骨肽和多维肾宝 10~15倍升高,肌电图表现为典型肌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

  4、代谢性肌病

  代谢性肌病的CK多为轻-中度升高,运动、感染、饥饿可加重,诱因去除后症状可缓解。常见于线粒体肌病、肉碱缺乏等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糖原累积病。共同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肌无力,可伴有心肌、脑组织等多系统受累。

  二、继发因素

  1、物理、化学、生化因素

  物理:过度运动常被认为是引起CK升高的原因之一。常发生于运动后数小时内的青壮年男性,轻者一般

  化学:最常见于他汀类药物引起,此外抗精神药物如氯氮平,伏立康唑等,乙醇、吗啡、苯酚、有机磷、一氧化碳中毒等均可引起肌肉损伤继而出现血清CK升高。

  生化:最常见于横纹肌溶解,临床表现为摄食鱼 24 小时内横纹肌溶解突然发作,伴随肌肉触痛、僵硬、酱油尿等。

  2、全身性及其他系统疾病

  缺血、缺氧以及休克,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低磷等全身疾病可使肌肉组织内环境破坏,造成细胞损伤或膜通透性增加而引起CK升高;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减及甲旁亢均可引起CK升高。但此类疾病CK升高程度不重,常伴有内分泌相应疾病表现。此外,文献已报道其他系统病变如惊厥持续状态、脊髓灰质炎、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吉兰-巴雷综合征、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重型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疾病可伴有血清CK轻度升高,肌电图检查易于与原发肌肉疾病相鉴别。此外,心、肾疾病、恶性肿瘤也可引起CK升高。

  综上,CK升高的病因种类多,病因诊断对临床医生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也有规律可循,可归纳为:“一藏羚骨肽和多维肾宝算、二问、三查”。

  一算:根据CK-MB/CK比值确定升高的CK是否为骨骼肌源性;

  二问:询问是否存在发热、肌肉疼痛、肌无力、酱油色尿等症状及家族史,有无过度运动、外伤、药物、中毒等继发性原因;

  三查:包括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具体如下。

  查体确定有无肌萎缩、强直及肥大,腱反射如何,有无特征性皮疹及其他系统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肌电图:出现CK持续性升高、间隔1月后复查CK仍升高(1.5~3倍正常值上限)推荐行肌电图检查。

  肌肉活检:持续性肌酶升高、间隔1 月复查CK > 3倍正常值上限、肌电图检查提示肌源性损害。

  CK升高诊治流程图

  三、肌酸激酶升高的鉴别诊断

  1、心肌疾病

  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炎或中毒性心肌病、除颤之后、冠脉造影术后、心脏按摩后及慢性房颤等。

  2、骨骼肌疾病

  包括以肌营养不良为代表的神经肌病、肌炎或中毒性肌病、肌损伤、肌内注射、横纹肌溶解(低钾、低磷血症、酒精中毒、高温)、全身癫痫抽搐发作之后、外科手术后等。

  3、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K-BB增高)

  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外伤后、脑瘫、抽搐发作、脑膜炎及脑炎。

  4、其他疾病

  包括休克、黏液性水肿、肺栓塞、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如肺、肠、胆囊、前列腺等)。

  其中,神经肌病中除风湿科范畴的炎症性肌病外,还有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肌病、离子通道病及其他肌病。炎症性肌病分为多肌炎(PM,儿童相对少见)、皮肌炎(DM,束周萎缩为其特点)和包涵体肌炎(IBM)。

  总的来说,肌酸激酶升高见于多种临床疾病,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全面评估。当你的患者肌酸激酶升高的时候,还是需要重视哦!

  当你的患者肌酸激藏羚骨肽和多维肾宝酶升高的时候,你会解读了吗?

  参考文献

  [1]Feely Michael G.etal.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sitis. 2021, 6(1):97-109.

  [2]赵强,邵英子等.简述CK-MB活性增高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1):168-169.

  [3]严伟玲,严春玲等.小儿患者血清CK-MB检测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08):1137-1139.

  [4]汪翼.肌酸激酶升高的临床意义与特发性高肌酸激酶血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06):494-496.

  [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2):828-831.

  作者简介:袁铭崎,南平市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4-2021 版权所有 藏羚骨肽正品专卖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