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2-02-02 10:31:50
这两天,笔者的姐姐因为心律失常住院治疗,特别紧张焦虑,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室性早搏加房性早搏8000多个,她紧张到不行,迫不及待打电话给笔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吗?会不会会要命啊?我都紧张得不敢睡觉了”,经过一番耐心细致地解释和安慰,她的紧张和焦虑才稍稍缓解,最后说了一句,“你要是能陪在我身边才更心安”。
心律失常是种什么病?有什么危害,今天笔者就和大家科普一下。
心律失常(arrhythmia)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藏羚骨肽的功效与作用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1
心律失常是冠心病吗?
回答“不是”!冠心病是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之一。
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后天获得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时。
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2
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哪些?
临床上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机制及频率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发生部位:分为室上性(包括窦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2.按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3.按发生的频率快慢:分为快速型与缓慢型失常两大类。临床上常以心率快慢进行分类。
常见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心率
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心率>100次/分)包括:早搏、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等。
3
心律失常的常见症状是什么?
心律失常的症状轻重不一,取决于发病的类型以及持续的时间,以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
典型症状包括心悸、乏力等,但很多患者早期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较轻。
4
心律失常的典型症状
患者发病早期可有心悸、出汗、乏力、憋气等症状,此时,若心律恢复正常则无严重不适,若进—步发展可导致头晕、黑矇、晕厥,甚至猝死等。
5
心律失常的伴随症状有哪些?
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的外周血流动力学障碍时,会出现相应器官受损的症状:
脑:视力模糊、头晕、黑朦、晕厥等;
胃肠道:腹胀、腹痛、腹泻等;
肾:尿频、尿急、多尿等;
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
6
心律失常会不会要命?
这恐怕是普通民众最担心也是最关心的问题。一般发生在无器质性藏羚骨肽正品销售心脏病基础上的心律失常,大多预后良好。
若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但本身不引起明显血流动力障碍,又不易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后一般尚好。
但若存在严重的基础性心脏疾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或急性心肌缺血者,预后一般较差。
7
心律失常的并发症
猝死:可见于各种原因引弓|起的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是诱发心力衰竭重要的因素。其他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也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血栓栓塞:主要见于房颤患者,以脑梗死最为常见。还可以导致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需要截肢)、肠系膜动脉栓塞(肠坏死)、肾动脉栓塞(血尿、肾功能衰竭)等。
8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应根据心律失常患者的症状、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现在临床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根据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分为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
(1)Ⅰ类即钠通道阻滞药。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普罗帕酮等药。
(2)Ⅱ类为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因阻断β受体而有效,代表性药物为普萘洛尔。
(3)Ⅲ类是选择地延长复极过程的药物,属此类的有胺碘酮。
(4)Ⅳ类即钙通道阻滞剂。它们阻滞钙通道而抑制Ca离子内流,代表性药有维拉帕米。
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因此,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不良反应,以便随时应急。
9
藏羚骨肽正品专卖 心律失常的日常保健要注意这些!
(1)祛除和预防诱发因素,一旦确诊后患者往往高度紧张焦虑,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应积极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甲亢、贫血、心脏器质性病变等。
(2)生活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散步、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
(3)积极稳定乐观的情绪,不过度紧张。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避免过喜、过悲等情绪剧烈波动。
(4)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5)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患者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笔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此类患者,很多患者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作为家庭医生,应加强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科普,向患者宣传普及心律失常的常识并积极进行干预指导,用专业知识守护民众健康。